Hi!欢迎光临东田工控官方网站!
4008-0571-96
您的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>>公司动态

咨询热线

4008-0571-96

东田工控机:为我国智能船舶、无人船提供专业工控机解决方案

作者:东田工控官网时间:2022-10-11 10:40:3815373 次浏览

信息摘要:

东田工控与国内大部分海洋学院、水利院校深度合作,提供专业的智能船舶、智能无人船成熟工控机解决方案!


智能船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具有安全可靠、节能环保、经济高效等显著特点,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。为深入贯彻制造强国、海洋强国、交通强国的战略,抢抓发展机遇。智能船舶行业也在积极的推进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努力提升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。

微信截图_20221011104839.png

一、国内智能船舶的现状与形势智能船舶目前已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,我国船舶工业和航运业在智能船舶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,相关科研攻关取得积极进展,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初显成效,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,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。但总体而言,全球智能船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,智能船舶的定义、分级分类还未实现统一,智能感知等核心技术未能得到突破,智能船舶标准体系、测试与验证体系亟待建立,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十分有限。除此之外,相关国际海事公约法规研究刚刚起步。总的来说,发展智能船舶是一个千难逢的历史机遇,但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巨大挑战。不管结果如何,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。

bdimg.jpg

二、国内智能船舶的建设目标

阶段(2020 年至 2021 年),智能船舶术语定义、分级分类等基础共性标准形成支撑,信息感知、通信协议与接口、数据传输与交换、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、数据处理、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应用标准取得突破,智能船舶设计、智能船载系统及设备、智能船舶测试与验证标准初步满足实船建造需要,完成约 60 项标准研究与编制,主导研制国际标准立项数量不少于 5 项,夯实基础,满足智能船舶辅助决策、安全防护等要求。 

第二阶段(2022 年至 2025 年),智能船舶基础共性、关键技术应用、智能船舶设计、智能船载系统及设备、智能船舶测试与验证专业标准体系基本形成,岸基服务、运营管理标准配套完善,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,标准总数约 120 项,主导研制国际标准立项总数约 10 项,满足智能船舶设备智能化升级、测试与验证能力提升以及实现远程控制等要求,引领智能船舶、智能航运、智能服务与监管产业发展。

 三、国内智能船舶的重点任务

(1)突破关键智能技术 加强船舶智能系统总体设计,整合行业内外创新资源,突破智能船舶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。重点围绕智能感知、智能航行系统等研制需求,着重提升船舶总体、动力、感知、通信、控制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集成创新能力。智能系统总体设计:开展系统架构设计、应用模式、信息流程、集成框架、标准接口等研究,研制全船综合智能管理及控制系统。 智能感知系统:开展智能硬件支持下的船用传感技术和多源感知数据融合技术研究,研制涵盖航行环境、船舶状态、设备状态、货物状态等数据采集与数据融合的感知系统。 网络与通信系统:开展船域网、船岸交互、船舶海上自组网等技术研究,研制面向全船信息交互及协同控制的船域网络系统,低延时、低成本、小功耗、数据轻量化传输的船岸一体通信系统和船船通信系统。 智能航行系统:开展基于态势感知的智能航行技术、船岸协同下的远程遥控驾驶技术、自主航行避碰技术等研究,研制智能航行系统。

微信截图_20220714153716.png

 (2)推动船用设备智能化升级 围绕智能船舶辅助决策、自主控制等功能需求,系统梳理感知与控制基础元器件技术要求,着重补齐短板,强化综合集成。推动船舶航行、作业、动力等相关设备的智能化升级,研制信息和控制高度集成的新型船用设备,全面提升船舶智能化水平。感知与控制基础元器件:梳理智能船舶感知与控制基础元器件技术要求和产品谱系,重点开展综合集成与应用研究。 现有设备智能化升级:重点开展动力机电、通信与导航、靠离泊、货物操作、舱室设备等现有船舶设备系统的智能化升级。 新型智能设备研制:研制信息和控制高度集成的新型船用设备,开展新型船用动力设备和新型船船自组织通信设备的应用研究。

(3)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充分利用相关行业科研基础和科技成果,加强网络与链路安全、系统硬件与软件安全、数据安全等方面应用研究,全面提升智能船舶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安全、可靠、可控。网络与链路安全:开展船-岸-港、船-船和船舶内部网络和数据链路抗干扰、防阻断、反窃听等研究。 系统硬件与软件安全:开展相关智能应用系统硬件加固技术研究以及软件防止非法访问、程序篡改、违规操控等安全防护研究。 船舶数据安全:面向船舶智能化管理与控制需求,重点开展数据加密、防篡改、数据恢复等研究。

(4)加强测试与验证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与基础,突破半物理环境测试、跨域协同测试等技术,建立涵盖智能器件、智能设备、智能系统以及整船的多层级综合测试验证平台,建设满足多场景实船测试要求的水上综合试验场,构建虚实结合、岸海一体的综合测试与验证能力,打造智能船舶试验、验证、评估、检验的服务体系。 

(5)推动工程应用试点示范 积极推进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,以新建智能船舶的试点示范,带动营运船舶的智能化改造升级,不断拓展各类智能船舶及智能系统设备的应用范围。以技术发展为牵引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统筹推进内河、沿海、远洋各类智能船舶的试点示范。

(6)促进军民深度融合 加强智能船舶军民通用规范标准体系建设,统筹智能船舶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配套及关键元器件资源,推进创新平台、综合测试与验证平台及综合测试场的规划布局和共建共享。加强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,推动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等在智能船舶领域的广泛应用,促进雷达、夜视装备、微机电系统、天基通信系统、目标探测等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应用。

 四、国内智能船舶能得到发展的保障

(1)政府、企业、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协同推进机制,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。充分发挥行业组织、专业机构在政策宣贯、技术指导、交流合作、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平台作用。有效利用中央和地方资源,吸引调动相关社会资源,统筹推动智能船舶发展。

 (2)中央和地方现有政策,加大对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研究、基础软硬件开发、智能系统设备研制、试点示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。进一步加强智能船舶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,建立健全成果转化、推广应用等激励机制,营造智能船舶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。

(3)智能船舶跨界交流合作平台,集聚行业内外重点企业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配套供应商等开展技术需求对接,推动数据资源合理共享,促进务实合作与协同创新。鼓励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企业和服务机构与船舶、航运企业加强合作,提供行业解决方案,推广行业更佳应用实践。

 (4)进一步加大参与相关国际组织事务工作力度,充分利用政府间双多边合作机制,鼓励围绕智能船舶技术、产业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。构建国际化创新合作机制与平台,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,加快推进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价值链的全球配置,全面提升智能船舶发展能力。